正在晾晒的手工挂面(央广网发 陇南市委宣传部 供图)
“我从二十几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,到现在加工挂面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。由于纯手工挂面制作工序多,费时费力,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去做,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失误都做不出好面。”石桥镇二土村挂面“能手”王顺利说。
近年来,礼县石桥镇二土村抓住手工挂面这一传统产业,不断铸匠心、优品质、扩规模、增效益,通过“双培双带”模式,将优秀手工挂面“专家”培养成党员,组织村内有条件的党员加工、销售挂面,并通过“党支部+经合组织+农户”的模式,大力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鼓起了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。
挂面加工户赵瑞旦说:“正宗的手工挂面,耐煮不糊、风味独特、嚼劲十足、口感筋道、口味纯正、老少皆宜,要选用优质小麦面粉,经过和面、搓条、盘条、上条、捂条、上棍、拉条、晾晒、包装等十几道生产工序。在寒冬天气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制作、晾晒,一把手工挂面才能制作完成。”
村民制作手工挂面(央广网发 陇南市委宣传部 供图)
目前,石桥镇二土村手工挂面加工户已经发展到40多户,年产量在8—10万斤左右,户均增收2万元。如今,有着百年历史的“二土纯手工挂面”畅销县内外,不仅是当地群众抹不去的乡愁,还为村民们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。
“二土村将以群众增收为目的,发挥好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,大力支持和鼓励群众扩大挂面生产规模,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群众收入不断增加。”石桥镇二土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军说。
以好体验吸引患者“云就医”******
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,多地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平台作用,创新方式方法,积极为患者提供开具治疗处方、送药上门、心理咨询、用药指导等服务,便利群众就医用药。(1月17日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)
网上挂号、远程问诊、买药咨询……随着“互联网+”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延伸与拓展,足不出户即可寻医问药逐渐演变为现实。加之疫情影响,不少医院拓宽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,积极开展心理咨询、送药上门等贴心服务,切实提升互联网医疗质效,方便老百姓就医。例如,广东省全省三甲医院已全部开设互联网医院,仅在2022年12月12日至31日期间就服务124.68万人次,日均服务6.24万人次。
互联网医疗雨后春笋、渐成蔚然。从单个医疗系统看,创新医疗应用和医疗服务方式,其实是拓展了实体医院的辐射圈,医疗服务的范围拓宽了、精度加强了,效率也随之提升了。放眼全国,各地区积极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与投入,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体系,对解决医疗资源紧缺和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确有裨益。最重要的是,云就医、云服务的出现,打破时空壁垒,有利于缓解百姓看病难、就医难的民生难题。
虽然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呼吁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建设投入,但服务规模小、服务质量一般以及公信力欠缺依然是各个“云医院”的痛点难点。比如,如果没有专业人员介绍,很多人并不了解正规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,也不清楚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特色,因此在有求医需求时,要么选择线下实体医院,要么投向商业化的医疗服务平台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大部分互联网医院医保报销范围仅限本省患者,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的空间。
要解决这些痛点难点,互联网医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无论如何,“提质增效”这一方向是对的,要坚持下去。一方面要“提质”,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均衡布局。在此前提下,更新设施设备,提高技术水平,充分补短板、强弱项。另一方面则要“增效”,发挥高水平医院的规模效应,推进分级诊疗,优化就医流程,创新就医方式,为患者创设更好的就医条件和服务,破解百姓就医难题。 (庹亚男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